华为Mate60 回归背后的必然性

 人参与 | 时间:2023-09-25 04:52:29

Mate60 Pro突然预售以及随之而来的华为回归“一机难求”,恐怕是背后近期关注度最高的事件之一。

Mate系列代表着华为旗舰序列 ,然性其回归实际上是华为回归华为修复失地一个标志性事件。毕竟,背后在三年前的然性2020年,终端业务巅峰时一度占到华为整体营收54.2%,华为回归可以说是背后华为“支柱型”业务。

根据IDC统计 ,然性2020年二季度华为全球市占率一度达到20.2% ,华为回归首次登顶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背后放在十年前 ,然性很难想象能有一个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能够在高端市场与国外友商“掰手腕” 。华为回归



华为新机引拆机热

随后的事情众所周知 ,风暴般极限打压随之而来。然性华为逐渐失去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领先地位。根据Omdia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仅2800万部(对比2019年出货量为2.4亿部)。

这也导致了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大幅下滑 :从2020年的4829亿元,下滑至2022年的2145亿元,终端业务营收占比从54.2%回落至33% 。坦率讲,不仅仅是华为  ,整个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 。

尽管华为所公布的Mate60 Pro详细技术参数并不完全,但从业者“拆机”结果来看,国产化率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被卡脖子”环节领域 。

正是基于此 ,华为“不按套路出牌”被市场解读为“在极限打压下昂起头来”。在微观层面 ,意味着华为手机业务将获全面重启,利好华为手机产业链,中观层面说明我国半导体国产替代进步明显 ,而从宏观层面增加了更高层面的谈判筹码。

如此多重重要意义加持,自然不应孤立去看待Mate系列“王者归来”。那么,回顾并了解华为过去两三年做了什么,似乎便能理解华为“不按套路出牌”背后原因。

突然回归的技术必然性

在号角吹响之际,市场应该注意,遭受打压的华为  ,终端业务营收虽然遭遇大幅下滑 ,但其并未忽视技术演进 。举例来讲,Mate 60 Pro此次最大卖点之一便是 :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 。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一年前 。早在去年9月Mate 50推出时 ,便在业内首次亮出“捅破天”技术——卫星通信功能 。彼时  ,iPhone 14与Mate 50的对决,意外地胶着于这一项“捅破天”技术 ,不过华为全球首发卫星通信功能的时间 ,比苹果早一天 。虽然当时华为和苹果都只支持卫星短消息,但这的确开启了大众卫星通信时代  。

据业内分析,其实早在2022年9月首发第一代单向卫星短消息功能之前 ,华为就已接触过天通卫星 ,最后选择北斗短报文 ,是因为不用大改原有的手机设计。可见,其卫星通话的研发项目早已启动。

在市场看来,华为那时已经吹响回归的号角 。演进并未暂停 ,随后另一高端系列新机P60进一步携带了北斗卫星双向通信功能 。用户除了可自由编辑卫星消息,还可选择多条位置信息生成轨迹地图 。华为在卫星通信功能上持续升级 。

与距离地球3.6万公里远的天通高轨卫星通信,要跨过三道关:处理器关 、天线关和一卡双网关 。天通自有卫星电话已经跟普通手机一般大小 ,但有一根长长的天线裸露在外 。从当时看来,华为已经攻克了这道天线关 ,将天线植入手机内部 。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行业素来“你追我赶” 。华为在“捅破天”技术方面持续更新,其他厂商自然不会甘于寂寞 。不久之后,“捅破天”技术逐渐在行业内普及。

不仅如此 ,华为随后还推出了MateX3新款折叠屏,主打极致轻薄 ,重量仅239克,对标带壳直板机,至今一机难求。随后折叠屏也被各大友商追逐 。

竞争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有效手段,华为在智能手机技术推进 ,实际上也在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因此,不难看出Mate60回归的背后 ,有其技术必然性 。

而且,华为手机出货早已呈现复苏之势,这也为Mate60回归做好铺垫 。根据IDC数据,2023Q2华为已经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大品牌之列(与小米持平),市占率达到13.0%(2022Q2市占率为7.3%),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76.1% ,此次市占率回归得益于华为更好的新品推出节奏 。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2023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2.66亿台,同比下滑9.5%,季度环比下滑1.2% 。除了传音、华为之外,其余厂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苹果 、三星、小米下滑幅度超10% 。


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

而Mate60 Pro此次线上线下发售被“秒光” ,侧面说明其品牌渠道优势仍存  。可以预见的是 ,9月华为或还将推出Mate 60系列其他机型 ,同时也将带动国内高端机型技术升级趋势 。

国内供应链重回视野

有业内人士称,Mate60国产化率高达90%以上 ,这一点并未得到证实 。但从华为不断上调出货预期来看,Mate60产能问题应该得以解决,国产供应链打通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或许 ,这代表着Mate60零部件国产化率或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无疑令市场为之振奋。由于制裁导致华为过去几年“缺席”高端旗舰机型竞争,整个产业链也同步经历了阵痛期,日子也并不好过。其中便包括射频器件 、光学传感器  、屏幕、声学马达、指纹识别、PCB甚至结构件等环节 ,不少公司都经历了业绩下滑 ,当然也叠加了消费电子进入萎靡期的因素 。

回顾来看,华为近年来对于供应链的重构实际一直在默默进行。在近年来发布的高端旗舰手机Mate30(发布于2019年)、Mate40E(发布于2021年)、Mate50(发布于2022年)中 ,国产器件供应率呈现逐步提升趋势。

有机构拆解数据显示,在Mate30 5G版中,国产零部件使用比例为41.8% ,比旧机型4G版提高了整整16.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4G版中占比达到11.2%的美国零部件只剩下玻璃壳等极少部分  ,占总体的1.5%  ,几近于消失。

随后对于5G版Mate40E ,国内零部件使用比率高达56.6%  ,与2019年9月上市的旧款Mate30 30%相比大幅上升 。而到了Mate50 ,根据国内机构拆解机构数据显示,Mate50国内零器件供应商占比在70%以上 。

当然,上述具体数据有待考究。但从拆解来看 ,除了SoC、存储以及CMOS芯片还能看到海外原厂供应商以外,Mate50的电源IC 、指纹传感器、屏幕 、电池 、OLED屏幕芯片控制等均来自国产供应链 ,以及自研产品。

因此,Mate60系列带来最大惊喜和成就不仅在于其芯片处理器和全新信号通讯解决方案  ,更在于国产供应链完全有能力实现全链路自主的智能手机制造 。

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壮举  。

更重要的是  ,华为新机型推出还为产业链不断带来增量 。如今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 ,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寻找新的手机性能以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销量突破 。Mate 60 Pro采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新的技术突破代表着整个产业链的突破,为产业链带来增量。

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称 ,智能终端连接卫星已成为重要趋势 ,天线、基带芯片与射频前端是手机实现卫星通信的关键元器件。随着更多搭载卫星通信功能的旗舰机型、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设备推出 ,卫星智能手机产业将迎机遇 。

不仅如此,Mate 60 Pro有望拥有AI大模型加持 ,同样为产业链催生新变量 。可以预见,华为高端机型全面归来会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反攻,国内厂商将会逐渐成为全球手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华为用二战功勋战机形容自己

自主可控思路的一致性

自古英雄多磨难 。Mate 60的横空出世只是华为在自主可控道路上一个缩影 。在其他赛道上 ,追求自主可控这一思路具有一致性。

就在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 ,Oracle随之中断了华为ERP的升级服务 。而ERP系统已是华为企业经营最核心的系统,一旦出问题,相当于自身运行的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基本业务运转面临瘫痪风险,打击不亚于从现代社会一夜间回退到农耕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研成了华为唯一出路。今年4月底,华为刚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  。

随后在5月份,华为仅用15小时便完成全球首批Meta ERP大规模切换,全球子公司切换成自主可控的Meta ERP系统,涉及亚太 、欧洲、中东中亚  、南部非洲、拉美5个地区部、6个账务共享中心、75个国家 ,合计88家子公司,业务涵盖ICT 、华为云、终端等多个产业 。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鸿蒙系统上。华为在今年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HarmonyOSNEXT预览版,这个动作为华为摆脱“套壳”安卓的质疑声音打下坚实基础。

该预览版在原有HarmonyOS基础上砍掉了AOSP(Android开源项目)代码,不再兼容安卓应用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 ,华为的鸿蒙系统将彻底摆脱对安卓依赖,可以自主开发和适配独立的应用生态 。

而今年年初以来,AI赛道赚足眼球 。其中最为关键的算力环节,随着大模型参数量和训练数据量的提升 ,并行计算是重要技术,算力发展从单芯片向集群发展升级。

这一背景下,英伟达A100/H100一卡难求。而且随着GPU等高性能芯片出口管制不断升级 ,这一领域也面临着“卡脖子”风险。

可以说 ,国产算力芯片是产业发展的安全基石。这一背景之下,以能够对标英伟达A100的昇腾AI算力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昇腾算力平台所采用的昇腾910是国内业界算力最强的AI处理器 ,2023年8月1日已经上线910B驱动和软件,新一代芯片也呼之欲出。

昇腾910基于自研华为达芬奇架构3D Cube技术,算力方面 ,昇腾910完全达到设计规格,半精度(FP16)算力达到320 TFLOPS ,整数精度(INT8)算力达到640 TOPS,功耗310W。

就在近日 ,国内一家AI巨头创始人近期表达了三方面观点 ,首先,华为算力水平已经能达到业内头部水平;第二,该公司与华为发布的一体机,能够在国产平台上自己做训练 、做推理,而以前模型基本上都是英伟达训练出来 ,企业内部只能做微小调优和训练 ,“训练模型是比较难的,这一次问题基本被解决掉了”;第三 ,至少不会像此前市场想象那样,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完全被美国甩开 。

实际上 ,这类例子远不止上述所提及的领域,与Mate 60出现的意义一样 ,都是为了自主可控,不受制约。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 ,华为并非单点突围 ,而是全面反攻 。(CIS)

中国基金报 :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顶: 34踩: 48937